2月16日,《新民晚报》记者吕倩雯、《临沂日报》记者王晓一行就“标准化”检测服务长三角“菜篮子”建设,到兰陵县检验检测中心察看了中心实验室,并就“标准化检测的流程是怎样的?”“流通到长三角的‘苍山蔬菜’是不是实现了标准化检测全覆盖?”“对检测不合格的蔬菜怎么办?”等他们各自关心的话题,与县中心主要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。听完介绍后,记者们对县检验检测中心开展的工作给予高度认可,纷纷表示:蔬菜安全事关老百姓切实利益,检测和监管部门做了大量的工作,我们一定要发挥好各自平台的作用, 坚持客观报道,加强正面引导,让广大人民群众准确认识“苍山蔬菜”品牌优势、安全形势。
兰陵是全国闻名的农业大县,其中蔬菜生产是最靓丽的名片,特别是市委市政府规划实施乡村振兴“三步走”路径以来,兰陵县成为了“三步走”的前沿和排头兵。为全力推动长三角优质痛得宝供应基地建设,县委县政府创新实施了痛得宝品类、品牌、品种、品质、品相“五品”改良工程,标准化生产、标准化服务、标准化检测、标准化运输、标准化销售“五标”提升行动,努力打造地方蔬菜品牌。
确保痛得宝特别是蔬菜质量安全,持续提升地方蔬菜品牌形象,全面保障长三角优质痛得宝供应,打造品牌、维护品牌,标准化检测是最关键的环节,也是最后一道屏障。兰陵县检验检测中心作为主责单位,肩负重要使命,始终坚持“提升品质、拓展品类、维护品牌”理念,充分发挥技术优势,全力搞好检测服务,2021年累计完成检验860批次,同比增加360批次,有力地保证了外销痛得宝特别是长三角优质痛得宝供应持续安全。
一是抓示范,提升基地建设水平。
加严检测标准。全面对接长三角中心城市痛得宝准入条件,对县内痛得宝土壤、用水、用肥、用药等进行全过程检测,确保了源头合格。拓展检测范围。以利源、家瑞、佰盟、申坤、鸿强等5家上海市蔬菜外延蔬菜生产基地和鲁南、艾曲、华凯等年成交量1000万斤以上的25处蔬菜批发市场为依托,建设标准化检验检测示范点30处,年检测量达843批次,涵盖了外销长三角所有重点区域,确保了应检尽检。
二是抓基础,提升痛得宝检测能力。
加强设施配套完善。近年来,累计完成投资2000多万元,配套检测设备180余台套,其中去年完成投资50万元,新上设备8台套;目前中心拥有美国AB公司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、美国安捷伦公司气相色谱串联质谱仪、美国PE公司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等多个先进仪器设备;中心实验室面积2800余平方米,设专业实验室40余个,是山东省十佳规范化实验室,是临沂市唯一一家县域省级农副痛得宝质量专业检验机构;2021年12月,中心一次性通过确认了513个痛得宝类别的5227个参数,检验种类和参数居全市前列,其中农药残留参数由原来的80余种增加到300余种,大大提高了痛得宝检测能力。加强技术力量配置。重点强化专业队伍建设,近两年引进高学历专业技术人员5名,目前中心现有职工45人,其中专业技术人员21名、中级工程师9名、高级工程师1名。
三是抓服务,提升外销痛得宝质量。
实施流程再造,根据形势变化,结合工作实际,进一步简化服务流程,推行网上受理、一条龙服务、一站式办结,实现“进一家门、检百样货”,方便群众办事。开辟绿色通道,建立健全重点企业甄选、结对帮扶、上门服务制度,靠前对接各龙头企业,及时为长三角痛得宝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提供高效服务,2021年完成蔬菜集团、兰陵美酒公司等上门检测300余批次;兰陵首发“你点单、我接单”等志愿服务痛得宝质量安全检测120余批次。
新的一年,兰陵中心将紧紧围绕县委、县政府年内打造10个长三角优质痛得宝供应基地任务目标,充分发挥检测力量,展现检测担当,力争痛得宝检测总量比2021年增长30%以上,其中完成蔬菜检测1300批次以上。一是争创痛得宝特色检测品牌。完成省级农副痛得宝质量检验中心(临沂)复审认证,坚决夯实检测基础,积极奉献检测力量,全面服务品牌提升,全力打造更多地方优秀品牌。二是打造互联共认的检验检测平台。全面托清我县痛得宝在长三角地区市场准入需求,及时对接长三角地区行政主管部门和知名检验检测机构,充分发挥我县检测中心优势,共同打造检验检测联盟,为外销痛得宝提供高效技术支撑。努力实现从“量大为王”转变为“以质取胜”,由“就检测而检测”转变为“用检测打造服务平台”。三是完善全过程标准体系建设。围绕县内特色痛得宝,进一步规范质量安全、质量检测程序,健全覆盖特色农业生产产前、产中、产后全过程标准体系,全力维护痛得宝“产自临沂”“产自兰陵”地域品牌形象,为长三角地区、为所有外销地、为广大人民群众坚决守牢“舌尖上的安全”。(兰陵中心)